一、爱莲说课后积累拓展答案
1、没有证据发现这些因素对幸福有任何影响。学历高的受教育者并不比没有受教育的人更加幸福,智力水平也是如此。无论是阳光还是阴天潮湿的气候,对于人的幸福感都没有什么影响。种族也不影响幸福,各种族的人都有幸福和不幸福的人。而性别对于幸福也没有影响,女性快乐和悲伤的程度方面都超过男性,所以总体水平上她们与男性的幸福是一样的。
2、参考答案:分析写法时可参考“课文研读”中“整体把握”部分的内容。表达效果主要是: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,使文章波澜起伏、扣人心弦,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。回答时,应结合课文内容来谈。
3、君子:指品德高尚的人。
4、三细读课文中“老王来送香油鸡蛋”的段落,探究下列问题。
5、本题让学生了解、体会文中有“成年的我”和“童年的我”两种叙述角度即可,不做过多深究。
6、第一部分(①—⑥):看花。描写紫藤萝花盛开的景象。
7、(参考答案)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。
8、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。
9、穷人的幸福差不多是以温饱不逮为前提的,它在那时翩翩光临;满足了温饱,幸福却变得悭吝,它的价值又升高了。
10、语句化用典故,句式工整,富于感情,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。
11、再如,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“慷慨淋漓”的“你们站出来”这一句话,描绘了他“昂首挺胸,长须飘飘”的从容姿态,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。
12、另外,如果我们仅仅给学生以知识,而不注重培养他们迁移的意识与能力,又如何将这些“写作特色”知识转换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呢?
13、“头发凌乱”“睡得很少”这些细节,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;“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,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,如群蚁排衙”,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。
14、语文知识的迁移要想落到实处,教师就要走进学生的生活,以他们的眼光看世界,以他们的心灵感悟世界,以他们的话语体系作为点评的标准。
15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好乐之者。
16、至于勾连课内外阅读,这在教材中也多次出现。如《竹影》:“门口一个黑影出现,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,向我们跳将过来。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。”这两句很简单,充分体现了丰子恺的语言风格,富有童心童趣。可以将其与一般学生的表达予以比较,如:第一种“弟弟的同学华明来了”,第二种“弟弟的同学华明来了,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,向我们跳将过来,身后还有一个黑影”。这样在学习描写与语序知识的同时,让学生学习有创意的表达。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,自行创作,这样就更有利于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。
17、淤泥: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。
18、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盛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19、《陋室铭》主旨:通过描述“陋室”内外的情景,分析证明了“陋室不陋”,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,洁身自好、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。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,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。
20、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3套
二、爱莲说课后题
1、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全册(附电子版)
2、设计意图:引导学生了解文中语气词所表示的具体语气。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,并且数量多,用法灵活,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积累。文言语气词的用法,要通过朗读来体会。
3、花香本是嗅觉感受,而作者笔下的香气却是“浅紫色的”,是可看见的视觉感受。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,将嗅觉和视觉互通,使花香仿佛也有了颜色,写出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。
4、其实,不妨让学生多交流分析一些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语言运用问题,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,培养他们迁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。
5、那个夏日,我在绿野郊外的田埂上无意中看到了她——水绵。我小心地俯下身去,仔细端详。眼看着那淡绿色的纹路在阳光下旖旎伸展,一圈圈的水纹淡淡地晕了开来,在水中,也在我的心中。
6、此篇古文被选为人教版《语文·七年级·下册》教材中第16课课文
7、学习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。
8、——从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说开去
9、馨:香气,这里指品德高尚。
10、香远溢清:香气远播,越发显得清新芳香。
11、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
12、设计意图:引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,并在了解《山海经》的基础上,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。
13、两处“伟大的神力”指代对象以及感情色彩不同。
14、因本群人数过百,需要邀请才能加入
15、五课外翻阅绘图版《山海经》,试着查找关于“九头的蛇”“三脚的鸟”“一脚的牛”等的文字或配图,看看这些“怪物”究竟是什么。同时,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,感受其神奇色彩。
16、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,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。
17、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,豁达大度;
18、做一个幸福的人就得有自己的追求和人生目标,这样,每天你都能感到收获,你没有虚度、浪费你的时光;
19、参考答案:当初,孙权对吕蒙说:“你现在当权管事了,不可不学习!”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。孙权说:“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?只应当粗略地阅读,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。你说事务多,比起我来怎么样?我经常读书,自以为大有益处。”吕蒙于是开始学习。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,鲁肃和吕蒙论议,十分惊奇地说:“以你现在的才干、谋略来看,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!”吕蒙说:“士别三日,就要重新另眼看待,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!”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,与吕蒙结为朋友,然后分别了。
20、设计意图: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,积累文言知识,体会文言词语在实际运用中丰富的表现力。
三、爱莲说答案基础训练
1、课文第9两段运用了什么写法?有什么作用?
2、三“梨花”在文中多次出现,所指不尽相同,请找出来,解释各自的含义,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。再想一想,用“驿路梨花”做标题有什么妙处?
3、怎么理解作者所说的“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”?
4、参考答案:可参考“资料链接”中的“参考译文”。
5、(参考答案)之前的紫藤萝,花朵繁盛、美丽,生机盎然,“尽情”开放;过去的紫藤萝,花朵稀落、伶仃,小心试探,“谨慎”开放。开头“不由得停住了脚步”,是被紫藤萝的辉煌茂盛吸引,驻足观看;结尾“不觉加快了脚步”,是因为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,精神振奋鼓舞。
6、抒情散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:抒情散文是作者感情的鲜明表现,换句话说,就是“文中有我,重在抒情”。充满诗情画意。立意清新,精心安排结构。语言有准确、简练、形象、生动、音律优美的特色。
7、五参考下面的提示,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。
8、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。
9、因此,基于教材和学情,我从课程标准中“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”的基本理念出发,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:
10、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,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。这两者有什么不同?从开头“不由得停住了脚步”,到结尾又“不觉加快了脚步”,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?
11、“独爱菊”,显示渊明雅致芬芳,傲然物外的性格,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: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,我怎不可独爱莲呢?
12、参考答案: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,是“做了再说,做了不说”;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,对敌人无所畏惧,是“说了就做”。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,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。他的“说”和“做”相互贯通,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、伟大的爱国者、大勇的志士的体现。
13、(“我”为什么这么说?)
14、关于幸福,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“幸福就像猫的尾巴,猫儿努力寻找却不知道它就在身后。”无疑,那是生活中的点滴幸福。而更崇高的幸福,或许便是一路走来,努力将爱播种;待到回头一看,已是春暖花开。
15、微课|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《〈诗经〉二首》
16、在文言文中题目上有“说”字不少,如《马说》、《师说》、 等等。说是一种文体,特点是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。写法十分灵活,可以叙事,可以议论,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。讲究文采,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。
17、以“比喻”这一语文知识的学习为例:七上《春》“红的像火,粉的像霞,白的像雪”,七下《木兰诗》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;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”,八上《芦花荡》“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,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”,八下《海燕》“一堆堆乌云,像青色的火焰,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”,九下《谈生命》更是全文作喻,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、一棵小树。这五个例子都是比喻但作用各有不同,第一例强调颜色上的形似,第二例取其风趣幽默,第三例形神兼备,第四例与时代背景、人物情感有关,充满意蕴,第五例化虚为实,大比喻中又套小比喻,形成一个比喻体系。如果在不同学段,我们能将相同的语文知识前后串联,又注意梯度,这样就能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心理,保持知识的新鲜,温故知新。
18、参考答案: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,尤为重要。孙权劝说吕蒙,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,“卿今当涂掌事,不可不学”。当吕蒙“以军中多务”相推辞时,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,而且现身说法,以“卿言多务,孰若孤?”回应了吕蒙的推托,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。最终,吕蒙无可推辞,“乃始就学”。
19、PISA测试负责人施莱克尔说:“现代世界不再因为人们知道的东西而奖励他们,而是会因为他们能运用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去做事情而奖励他们。”可见,面向未来的学习,绝不是立足于死记硬背,成为知识的存储器,也不是拼命刷题,获得条件反射式的熟练,而更倾向于一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。2017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特别强调,学生要想获得高分,必须提升语文知识的迁移能力。那么,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迁移能力呢?
20、(3)拥有真诚的朋友;
四、爱莲说课后思考探究答案
1、“那时的说法是,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”这一句要如何理解?
2、教师播放音频,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解决两个词句的翻译即可。
3、作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解剖,体现了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。
4、(参考答案)助词(“的”)
5、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以下环节教师播放音频,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。指名学生阅读全文,并翻译全文,概括文章大意。
6、做一个幸福的人,随时随地,不要忽略困境中的人求助的眼神;给苦难者以同情,更不要忘了尊重;君子施恩不图报,播下种子也不必急着要看花开。
7、设计意图:领会叶圣陶先生提出的“写话”主张,进一步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。
8、(参考答案)花香本是嗅觉感受,而作者笔下的香气却是“浅紫色的”,是可看见的视觉感受。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,将嗅觉和视觉互通,使花香也有了颜色,写出了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时的愉悦之感。
9、何陋之有:即“有何陋”,属于宾语前置。之,助词,宾语前置的标志,不译。全句译为:有什么简陋的呢?
10、古同“溢”,水漫出来。澭水暴益渐渐地:益习其声
11、设计意图:引导学生深入文本,抓住关键词语,通过作者对人物的外在描写,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、情感态度。
12、④“这天夜里,我睡得十分香甜,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,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……”
13、“我”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
14、莲花——君子者——赞美
15、(参考答案)取消句子独立性。
16、如何理解这句话中“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”?对你有什么启示?
17、做人要正直坦荡: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”荷梗中间贯通,外形挺直。同样,我们做人要表里如行得正,走得端,忠诚国家、忠诚家人,对工作敢于负责,对朋友坦诚,与人真诚友善,说话做事不绕弯子,不唯利是图,做个坦坦荡荡,铮铮铁骨的人。
18、妖:妖艳。美丽而不端庄。
19、红网时刻2月5日讯(通讯员肖井冬周芳)2月2日,原本是雷冬兰和男朋友雷鑫约定领证的日子,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打破了这对年轻情侣的规划。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我必须冲在前面,没有商量的余地。”这个雷冬兰神情坚定地说。
20、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,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。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,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,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。基于此,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:写一篇小短文,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。
五、爱莲说课后作业答案
1、(参考答案)(提示)“出淤泥而不染”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,不随俗浮沉的品质;
2、设计意图:引导学生学以致用,培养良好的用语习惯,并通过反复修改,锤炼语言,提高写作水平。
3、设计意图: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,体会二者不同的表达效果。
4、学习课文中的“批注示例”,想一想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。
5、《爱莲说》是北宋学者周敦颐所作的一篇议论散文。北宋仁宗嘉祐八年(1063年)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,请周敦颐题词。周敦颐作此文相赠,表明了他对莲花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;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;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”的赞美。
6、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及测试卷汇总
7、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“我”买来朝思暮想的《山海经》,而这是“别人不肯做,或不能做的事”。“伟大的神力”虽带夸张,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、最真诚的赞美。
8、“它”指深夜灯火。深夜只有灯火相伴,本来应感到寂寞,但闻一多则不然,他在灯光的照耀下,全力进行学术研究,成绩斐然。“漂白了四壁”出自闻一多诗《静夜》,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。“漂白了四壁”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,与“大开光明之路”的意趣一脉相承。
9、上课前,小弗郎士的心情、态度是:害怕老师责备、提问,想逃学。到了学校,发现课堂与平时大不一样,感到十分诧异。待到上课后,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,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,对老师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尊敬。
10、出自宋朝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;自李唐来,世人盛爱牡丹;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;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;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11、“不由得”三个字,突出了作者的惊讶程度。“停住了脚步”是因为作者被紫藤萝花盛开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,这句话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萝花的美丽,为下文写紫藤萝花的盛开设下悬念,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。
12、刘禹锡因参加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,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。可是,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,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,百般刁难。半年时间,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,面积一次比一次小,最后仅是斗室。刘禹锡看到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,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、情趣高雅的《陋室铭》,并请人刻在石碑上,立在门前。
13、作者害怕的原因有两个:一是本能地被老王骇人的病容吓到了;二是担心老王马上就会倒下,“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,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”。所以,作者在害怕的心理下,条件反射式地拿钱给老王,也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,事后看来确实有失礼貌,显得“糊涂”。
14、设计意图:从课文学习向课外拓展,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,并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,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。
15、朗读课文,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。
16、(批注)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。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普通的老师,也有缺点,但在“最后一课”上他的懊悔与自责却让人感受到了他的坦承。
17、补———补充省略部分,使意思完整。
18、调———调整语序,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;
19、水上,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,值得喜爱的非常多。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。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。我唯独喜爱莲花,它从淤泥中长出来,却不沾染污秽,
20、(作者是否真的认为“情有可原”,“应该我退让”?你的理由是什么?)